深圳会计指导中心

边际产量
       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,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。假设商品x的生产要素有两种:A和B ,当B保持不变,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A,可以带来产量增加1,(比如A是劳力,B是机器设备)此时的边际成本是市场上一单位生产要素A的价格。假如增加A带来的是产量是增加2,则相应的边际成本是1/2生产要素A的价格。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是:
MP=总产量的增加量Q/劳动的增加量 L
总产量、平均产量、边际产量及其关系如下:   
第一,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,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,总产量曲线、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。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。
第二,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。在相交前,平均产量是递增的,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(MP>AP);在相交后,平均产量是递减的,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(MP<AP);第三,当边际产量为零时,总产量达到最大,以后,当边际产量为<a>负数时,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。
    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,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。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,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。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,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,边际产量(即增加的产量)递增,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。然后,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分利用,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,但增长率递减,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,但速度是递减的。最后,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,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边际产量小于零,总产量绝对减少。举个例子说,一个面包坊有两个烤炉为固定不变,作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工人从1个增加到2个时,面包的边际产量和总产量都会增加。如果增加到3个工人,1个工人打杂,尽管这个工人增加的产量不如第2个工人(边际产量递减),但总产量仍增加了。如果增加第4个工人,面包坊内拥挤,工人之间发生矛盾,总产量反而减少了。

编辑词条  浏览次数:1次  编辑次数:1次  推荐次数:99次  历史版本  打印
标签:边际产量
贡献者:tdkj82
参考资料:无
本词条对我有帮助99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(尤其在实务操作、涉税问题)
建议您在选择下面方式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 
我要搜索相关问题:   
查看更多相关词条...
    暂无
正在载入评论, 请稍候...

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

免费在线咨询问题

  • zab
    积分:17494
    回答:1082次

  • younger
    积分:370
    回答:4次